【搬运】名词解释 | 帝国主义总危机、新技术革命、工人阶级消亡论、当代经济危机新特点等

2019-05-31 08:24:52 -0400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库

科学社会主义篇(五)

原载于:马列之声VOM 公众号

本期目录

一、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

二、资本主义总危机

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四、新技术革-命

五、工人阶级消失论

六、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七、新殖民主义

一、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

即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同的矛盾,殖民地附属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们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而不断加深。资本积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它的规模。从而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无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改变自己的雇佣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然激化。

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军事控制与占领,必使这两类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旧殖民体系终于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获得政治独立,绝大多数转变为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但是它们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而是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

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的发展,推动各国垄断组织加紧对外扩张。在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迅速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它们必然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从而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帝国主义三大矛盾的发展是曲折的。在其发展的某个时期,因种种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出现暂时缓和的现象。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矛盾的加深和激化,则是客观的必然趋势,从而使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愈益成熟。

二、资本主义总危机

“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45页)

资本主义总危机,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就是资本主义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体系,同时还存在着与它相对立的日益成长壮大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存在本身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腐朽和没落。所以,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是个别领域,个别国家出现的一种暂时的社会现象,而是资本主义日趋衰亡直至在全世界崩溃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亚、非、拉美的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取得了独立,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这就更加加深了资本主义总危机,削弱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资本主义总危机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灭亡的必然结果。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作了某些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决不能消除本身固有的基本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中日益巩固和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崩溃,帝国主义国家内部阶级矛盾的加剧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资本主义总危机必然会不断加深,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认真研究了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等,并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在1916年所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新情况,做出了这样的科学概括: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或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垄断是帝国主义五大经济特征之一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帝国主义的实质。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垄断是帝国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经济基础。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垂死性是由垄断性和腐朽性所决定的。垂死性说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是成熟的和衰败的资本主义时代,这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崩溃的前夜,已经成熟到要让位给社会主义的地步了。”(《列宁全集》第22卷第100页)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三大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列宁从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或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出发,认为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在它和社会主义之间,没有什么别的阶段了,帝国主义的崩溃.只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但是,帝国主义是不会自行崩溃的,因此,列宁接着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四、新技术革-命

这是由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以及40年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科学理论的出现所引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以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特点,以电脑控制的自动机的出现为标志,实现由电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逐步达到生产自动化的目的。

新的技术革-命是几乎遍及各个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科学与技术更加面向生产的革-命。人们认为这将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将导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劳动方式、工作方式以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这次新技术革-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第一,科学理论趋于统一;第二,技术发展趋于综合;第三,科学和技术的接近与统一;第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2)技术变革具有加速性。(3)科学更加国际化。(4)新技术不仅将推动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向前发展,而且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起飞。

五、工人阶级消失论

有些西方社会学家和政治家断言:战后西方社会阶级变动中最奇特的现象是“中间阶级”急剧膨胀,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已经消失,整个社会已是一个中产化的社会,即工人阶级已经消失,西方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了。

事实上,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产阶级即小资产阶级生存和发展的内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阶级逐渐衰落,少数人上升到现代资产阶级的地位,绝大多数人进入现代无产阶级的队伍。随着小资产阶级的分化瓦解,整个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向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化发展。当然,这并不否认战后西方国家中间阶层的存在。

因此,对当代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作客观的和公正的研究,就会看到工人阶级并未在西方社会中消失,它仍然是西方社会的基本阶级之一,仍然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仍然在阶级斗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当代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已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它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面貌.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具有近代西方国家工人阶级迥然不同的特征,它由多层次的社会集团、派别和阶层组成。工人阶级消失论只是资产阶级卫道士骗人的把戏。

六、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日益扩大,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联系速度增长,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干预经济,特别是多方设法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以扩展市场容量,这些新的条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和劳务的实现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使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具有一些与以前不同的特点:

(1)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交替不如过去明显,各阶段的独特征象也不如过去那样突出。这种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国家根据周期进程的发展进行短期调节所导致的。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替出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再生产周期的运动中有两种重要因素同时发生作用。这就是: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对经济加强干预,周期进程不断调节。因此,从资本主义各国看,经济、危机的情况彼此不同,强度各异,危机爆发时间参差不齐,因而再生产周期往往表现出长短不一;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统一的资本主义周期依然存在,经济危机并未消失其普遍性。

(3)经济危机对当前经济的冲击力相对减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虽然间隔时间比战前缩短了,但生产下降的幅度一般比战前小,持续时间也短。

(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饥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它一方面和货币金融危机交织并发,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滞胀现象。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发展情况不难看出,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理论仍然有效,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并未趋于消失,而是变得更加复杂、深化,并与货币金融危机相互交织,因而更加不易摆脱,滞胀就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可能由于新的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再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无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存在的癌疾。

七、新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在旧殖民体系不断瓦解的形势下以新的方式推行的殖民主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被迫承认一些殖民地的政治独立,但同时又采取各种新的形式维护其殖民统治。

新殖民主义的特点是:在对外扩张上,采用比较间接的手段和比较隐蔽的方式;在经济上,通过贷款和“赠与”等方式.以苛刻的条件对一些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技术合作”、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或通过跨国公司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控制其经济命脉,剥削其廉价劳动力,以攫取高额利润;在政治上,采取口头上同情民族独立,实际上选择和培植其代理人的办法,制造民族纠纷或军事政变,成立傀儡政府.为维护其既得利益或重新瓜分世界服务;在军事上,在这些国家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给以军事“援助”,并在军火供应、部队训练和指挥方面实行控制;在文化上,在这些国家设立宣传、教育机构,进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渗透,腐蚀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意志。

因此,当前亚、非、拉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仍然面临着争取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重任务。

往期链接

名词解释 | “马克思学”

名词解释 |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见动态图片)

名词解释 | 价值规律、等价交换、价值形式发展诸阶段、一般等价物

名词解释 | 人口、劳动、生产等

名词解释 | “青年马克思”

名词解释 | 时空的基本性质、实在、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等

名词解释 | 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理论概要、一国首先胜利论

名词解释 |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死劳动、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

名词解释 | 阶级调和论、分配论、改良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

名词解释 | 唯意志论、存在、物质、运动、静止等

名词解释 | 科学社会主义、马恩的两个转变、产业革-命、生产社会化等

名词解释 |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使用价值、价值等

名词解释 | 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契约论、阶级论、人性论等

名词解释 | 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

名词解释 |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国家、政治、法等

名词解释 | 劳动资料、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等

名词解释 | 历史循环论、历史目的论、历史宿命论等

名词解释 | 本原、派生、唯物主义各形态等

名词解释 |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利益、阶层、阶级等

名词解释 | 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名词解释 | 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决定论等

名词解释 |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一元论等

希望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列主义入门推荐用书

本文所列著作旨在为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者提供一份基于“ 忠于马克思主义、 全面、 权威” 的基础性书单, 并亦可作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参考之用。

欢迎更多朋友关注:

百度贴吧: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微信公众号:马列之声VOM

马列之声论坛:https://www.mlzs.work/

作者:马列之声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79074 出处: bilibili

«Newer      Older»
Comment:
Name:

Back to hom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